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9 05:45:38  浏览:957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1992年8月29日福建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1992年8月31日公布 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管辖与委托
第三章 办理申请与实施监督检查
第四章 违法案件的办理
第五章 行政强制措施
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七章 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
第八章 执 行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法律、法规正确地贯彻实施,保障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促使行政执法活动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执法机关为贯彻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以下简称规范性文件),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各种活动。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机关,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并由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行政执法权的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工作部门或者组织。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人员,是指由行政执法机关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行政执法相对人(以下简称相对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管理的对象,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外国人、无国籍人和外国组织)。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具体行政行为包括:
(一)依法颁发或者拒绝颁发许可证、执照,免除或者改变法定义务,以及其他确认或者不予确认权利、权利能力或者法律事实的行为;
(二)依法保护或者拒绝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以及发给或者拒绝发给抚恤金的行为;
(三)依法对相对人实施监督检查;
(四)依法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者剥夺相对人权利、权利能力的行为;
(五)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应衣着整齐,佩戴标志,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国务院批准统一着装的,应按规定着装。
行政执法标志、证件及其使用办法依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条 行政执法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具体行政行为,应向相对人说明理由,听取相对人的意见,不得因相对人的申辩而进行刁难、处罚或者加重处罚。
第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履行法定职责。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受法律保护,其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或者个人的干预。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秉公执法,不得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第七条 行政执法活动应遵守本规定。违反本规定,具体行政行为程序上不足的,应予补正;影响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应予变更或者撤销。
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应负赔偿责任的,按国家有关行政赔偿的规定执行。
有关行政执法的时效,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章 管辖与委托
第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依法定职责权限,在本行政区域内行使行政执法管辖权。具体管辖事项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可以办理下级行政执法机关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也可以把自己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委托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
下级行政执法机关对其管辖的行政执法事项,认为需要由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办理,可以报请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决定。
第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发现受理的行政执法事项不属于自己管辖,应移送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并告知相对人。
第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因管辖权发生争议,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其共同上级行政主管机关或者人民政府指定管辖。
第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认为确有必要委托其他机关、组织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一)委托事项属于本行政执法机关职责权限范围内的;
(二)法律、法规、规章没有禁止的;
(三)被委托人必须具有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
(四)被委托人不得将委托事项再委托给第三人(不包括被委托单位的成员);

(五)被委托人必须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和委托的权限行使行政执法权。
与委托事项有利害关系的,不得作为被委托人。
第十二条 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应办理书面委托手续,委托书应加盖委托机关的印章,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委托机关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二)被委托机关、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
(三)委托的事项、权限、期限。
委托书由委托的行政执法机关报其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及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委托机关应对被委托人的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并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 办理申请与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将办理各种申请的条件、范围以及办理程序向社会公开,对相对人提出的有关申请手续的咨询应提供无偿服务。
第十四条 相对人依法申请行政执法机关实施第三条第(一)、(二)项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执法机关应立即依法对申请的事项进行审查,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申请,不得受理,但应告诉申请人不受理的原因和有管辖权的机关。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机关在确认相对人的申请事项属于本机关管辖后,应对相对人的申请资格和申请材料的完整性、规范性以及时效进行审查。经审查,应立即决定是否受理;不能立即决定的,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的十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相对人。
对不予受理的,必须向相对人说明不受理的理由;因申请材料不完整或者不规范的,应一次性向相对人提出确切要求。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机关决定受理相对人的申请后,应对相对人的申请事由以及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并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时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送达相对人,通知办理有关手续。决定书应载
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及其条款。
需要转报批准机关的,应在收到相对人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予以转报。
接受转报的机关,应在接到转报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决定,通知转报机关,并由转报机关通知相对人。
第十七条 负有法定义务的行政执法机关获知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依法需要保护时,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保护。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涉及收费的,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收费必须开具省人民政府财政主政部门统一制发的收费票据,票据应加盖收费机关的印章,并由经办人签名或者盖章。不开具收费票据的,以贪污论处。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应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送达相对人,决定书应载明要求履行义务的目的、期限,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名称及其条款和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
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的期限应当合理。
第二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相对人实施监督检查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有明确、合法的目的;
(二)应告知相对人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
(三)现场检查情况应作记录,并请相对人阅核、签字;
(四)检查中涉及国家机密的事项,应予保密;
(五)检查中涉及相对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等,依法应当保密的,不得擅自公开或者泄露;
(六)检查中需要相对人提供检验样品的,应以合理数量为限,需要留作核验的样品应进行登记,确定留样期,留样期满应退还相对人(正常损耗除外)。
前款第三项规定应作记录的事项由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规定。

第四章 违法案件的办理
第二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群众举报、控告或者其他机关移送、相对人交代以及通过其他渠道发现的违法事项,应进行立案前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依职责权限予以立案。
第二十二条 立案必须登记并履行报批手续。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执法机关联合办理的违法案件,由主办机关办理立案报批手续,立案报告应经联合办理机关会签。

受委托办理违法案件的机关、组织应将立案情况报委托机关备查。
第二十三条 对已经立案的案件,行政执法机关应及时组织调查取证。凡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核实。
行政执法机关调查、收集证据,应遵循合法、客观、全面、及时的原则,既收集对相对人不利的证据,也收集对相对人有利的证据。
凡了解案件事实的公民、法人和组织,都有作证的义务。
第二十四条 行政执法人员调查、收集证据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调查、收集证据的行政执法人员应不少于二人;
(二)调查、收集证据时,应制作调查笔录,笔录经被调查人阅核后,由调查人和被调查人签名或者盖章;
(三)现场勘验检查,应通知相对人或其代理人到场,相对人或其代理人拒不到场的,可邀请在场的其他人员一至二人见证;
(四)勘验检查时,可对现场进行测量、拍照、录音、录像、抽取样品、询问在场人;
(五)勘验检查应制作勘验检查笔录,载明勘验检查的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结果,勘验笔录经相对人或其代理人阅核后,由勘验检查人、相对人或其代理人以及被邀请的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六)涉及专门性问题的,应由法定部门鉴定。
调查、收集证据过程中,需要抽取样品或者留样核查的,按本规定第二十条第(六)项办理,需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按本规定第五章办理。
第二十五条 办理违法案件的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申请回避,相对人也有权向行政执法机关申请,要求其回避:
(一)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近亲属;
(二)本人或者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三)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第二十六条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所在机关分管领导人决定;分管领导的回避,由所在机关领导集体决定。
回避决定作出前,办案人员不得擅自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处理。
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可以再申请一次。
第二十七条 办案人员在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向所在行政执法机关提出调查报告和处理意见。行政执法机关经过集体审议,按下列规定分别处理:
(一)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处罚的,应作出处罚决定;
(二)没有违法事实或者依法不应追究行政责任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三)证据不足的,应退回原办案部门或者承办人补充调查,补充调查应在退回之日起的十五日内结束,经补充调查,证据仍然不足的,应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
(四)撤销案件依法应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经批准后予以撤销;
(五)接受委托办理的违法案件需要撤销的,应报告委托机关批准;
(六)相对人的行为属于民事侵权行为的,应依法定权限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告知被侵权人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七)相对人拒绝或者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提请公安机关处理;
(八)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党纪、政纪的,应提书面建议,随附有关证据材料,及时移送有关机关处理;
(九)相对人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处理违法案件应在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本机关领导批准,可以延长十五天,需要继续延长的报上一级执法机关批准,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五章 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对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符合下列要件:
(一)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设立;
(二)在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范围内;
(三)确有必要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四)行政强制措施的范围仅限于与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目的直接有关的人、物、行为;
(五)行政强制措施应适当,以达到其目的为限度;
(六)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必须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并载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目的、时间以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其条款。
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相对人时即生效。即时采取的行政强制措施,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书送达相对人。
第三十一条 行政执法机关没收、扣押、查封物品或者款项应制作清单,记明财物的名称、种类、规格、数量和完好程度等,由承办人和相对人签名或者盖章。清单由执行单位和相对人各执一份。
退还扣押财物时,相对人凭单验收,扣押财物灭失、损坏的,行政执法机关应负责赔偿。

第六章 行政处罚
第三十二条 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违法人实施行政处罚应符合下列要件:
(一)行政执法机关必须依法设立; (二)在行政执法机关职权范围内;
(三)相对人有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依法应受处罚的;
(四)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
(五)适用法律、法规、规章正确;
(六)符合法定程序。
第三十三条 相对人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种类法律、法规、规章的,有管辖权的行政执法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分别进行处罚或者共同处罚,但不得就相对人的一个违法行为,依据同一或者同种类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重复处罚。
第三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必须按本规定第三十七条的要求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相对人的身份证号码或者能证明其真实身份的其他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以及行政违法事实,处罚内容,执行处罚的期限等。涉及罚款的还应载明收缴罚款的金融机构名称、地址
以及不按规定期限缴纳罚款的法律后果。
第三十五条 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的五日内送被处罚人,送达时生效。
行政处罚决定书涉及罚款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一份送达收缴罚款的金融机构。
第三十六条 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情节简单的违法案件,可以现场处理。现场处罚应制作现场笔录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现场笔录应经相对人阅核,由相对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行政处罚决定书应立即送达相对人。
被处罚人不出示身份证,又无法证明其真实身份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有权核实,被处罚人及有关单位必须配合。


第七章 决定书的制作与送达
第三十七条 行政执法机关作出是否同意相对人申请的决定,要求相对人履行义务的决定以及对相对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决定,都必须制作书面决定书,决定书应载明下列事项并加盖行政执法机关的印章:
(一)相对人的姓名(名称)、地址;
(二)行政执法机关的名称、地址;
(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及其理由和依据;
(四)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期限及受理机关的名称;
(五)作出决定的时间;
(六)其他需要载明的事项。
第三十八条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依法需要相对人或者有关人员签名(盖章),相对人或者有关人员拒绝签名(盖章)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必须在有关文书上注明拒签原因,并邀请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见证、签名(盖章),见证人应不少于二人。
第三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送达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应直接送交受送达人。送达必须有送达回证,受送达人应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其签收日期为送达的日期。
第四十条 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他人到场见证,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后,把行政执法决定书或者有关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处,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一条 不能直接送交受送达人或者直接送达有困难的,按下列规定送达:

(一)受送达人不在的,交其同住的成年家属签收,接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二)受送达人已向行政执法机关指定代收人的,由指定代收人签收,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三)邮寄送达的,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四)受送达人下落不明的,公告送达,自公告发出之日起三个月,即视为送达。
第四十二条 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申请书和其他行政执法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以邮戳为准),不算过期。

第八章 执 行
第四十三条 行政执法决定书送达时生效,生效的行政执法决定书必须执行。相对人不服行政执法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停止决定的执行;相对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已经生效的行政执法决定的,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申请
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执行费用由被处罚人承担。
行政强制执行程序依照国家有关行政强制执行的规定。
第四十四条 行政处罚涉及罚款的,被处罚人应持行政处罚决定书到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
被处罚人不按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到指定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的,金融机构应按日加收滞纳金,滞钠金从滞纳之日起,按以下规定加收:
(一)罚款金额在五十元以下(包括五十元)的,每日一元;
(二)罚款金额在五十元至二百元的,每日二元;
(三)罚款金额在二百元以上的,每日为罚款金额的1%。
第四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可以代收罚款:
(一)对非本省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员的处罚;
(二)在海上或者在边远地区实施处罚,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的;
(三)罚款金额在五元以下的(包括五元)。
代收罚款必须当场出具省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收据应载明下列事项:
(一)被处罚人的姓名(名称)、身份证号码或者能证明真实身份的其他证件的名称、号码,以及被处罚人的地址;
(二)代收罚款的金额;
(三)执行罚款的时间、地点;
(四)代收罚款的简要原因;
(五)代收罚款人和被处罚人签名。
代收的罚款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缴到指定的金融机构。
不符合代收罚款条件的,行政执法人员不得代收,被处罚人要求执行公务的行政执法人员代收的,行政执法人员应予以拒绝,擅自代收的,应给予批评教育。
行政执法人员代收罚款,不当场出具收据的,以贪污论处。
第四十六条 金融机构应于每月的五日前,将上月被处罚人缴纳罚款的数额、被处罚人姓名(名称)以及缴纳罚款的日期,书面告知有关行政执法机关。
金融机构发现代收罚款人违反本规定代收罚款的,应向其所在行政执法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反映。
各级金融机构必须依法履行本规定中各项收缴罚款的义务,不得擅自拒收或者减免滞纳金,违者由直接责任人赔偿。
第四十七条 金融机构收缴罚款,可以在收缴罚款总额中收取1‰代办费。
收缴的罚款和滞纳金应上缴国库,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回拨给行政执法机关的,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回拨。上缴和回拨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规定。
金融机构收缴罚款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银行规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四十八条 行政处罚决定执行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执行:
(一)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决定停止执行的;
(二)相对人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的;
(三)案外人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经行政执法机关审查批准停止执行的;
(四)行政执法机关认为应当停止执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停止执行的。
停止执行原因消除后,应继续执行。
第四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封、扣押、变卖、冻结、提取相对人的财产和收入时,应当保留相对人必要的生产工具和他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财物。

第九章 监督管理
第五十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必须依法自觉接受人民政府和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
各级人民政府监察、人事、审计、财政等主管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权限,互相配合,对违反本规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应依法及时查处,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行政执法决定生效后,任何人不得擅自变更或者撤销。
行政执法机关法定代表人对本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认为确有错误需要变更或者撤销,应责令原办理部门或者其他部门重新审理,经审理后确认必须变更或者撤销原决定的,行政执法机关应作出变更或者撤销决定。
上级行政执法机关发现下级行政执法机关或者人民政府发现所属工作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决定确有错误,应责令其限期纠正。拒不纠正的,由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或者同级人民政府重新审理,并依法作出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
变更或者撤销的决定,送达相对人时即生效。
第五十二条 在具体行政行为终结之日起三十日内,承办人员应将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文书、图表、视听资料等按下列顺序编目分类:
(一)卷宗封面;
(二)卷宗目录;
(三)立案呈批件;
(四)案件处理批件;
(五)调查、询问、勘验笔录、鉴定结论、证明材料等;
(六)案件调查报告;
(七)案件讨论记录;
(八)处理决定书;
(九)执行情况记录;
(十)行政复议决定书或者判决书、裁定书副本;
(十一)销案报告;
(十二)结案报告;
(十三)其他有关材料;
(十四)卷宗封底。
编目分类完毕应按国家有关机关档案管理的规定立卷归档。
第五十三条 行政执法机关应对承办的案件进行统计,按时填报《福建省行政执法监督统计报表》。填报工作的具体事项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五十四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由人民政府或者所在机关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五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本规定,不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分别情况由所在机关或者有关机关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
(二)坚持错误,拒不改正的;
(三)弄虚作假,欺骗组织的;
(四)贪污、受贿、挪用罚没款,侵占扣押、没收物品,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五)滥用职权,侵犯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
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管理,对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改正或者责令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书面检讨,直至追究行政责任。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省人民政府所属行政执法机关可根据本规定,结合本部门具体情况,制定工作规程,规定违法案件的立案条件、标准和期限,并依《福建省权力机关、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的规定,报送备案。
第五十七条 本规定应用解释权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法制局。
第五十八条 本规定自1993年1月1日起施行。



1992年8月3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关于印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87年6月13日,中国人民建设银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计划单列市(区)分行,深圳市分行:
根据财政部制发的《国营金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对1984年颁发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作了修改,发给你们,自1987年1月1日起执行。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行处要加强经营管理和经济核算,努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增加收入。所有的收入必须如实全部入帐,及时足额地缴纳税金和上交利润,不得拖延或截留。
二、对营业收支和营业外收支,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调整帐目,不经总行批准不得任意增加营业外支出项目。
三、关于业务费与管理费的划分,按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进行清理分帐,不得将属于管理费开支的挤入业务费中。
四、按本办法规定应进行调整的帐务,各行要在7月底前调整完毕。第三季度的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表,应按新项目内容填报。
请转所属,认真执行。

附件: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水平,促进本行企业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行的财务管理制度,成本开支范围,费用项目的划分,由总行统一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和计划单列市(区)分行(以下简称分行),在总行规定的范围内,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报总行备案。
第三条 各级行要加强财务工作,促进企业化管理。行长要负责组织各职能部门加强各项工作管理,积极组织收入,节约支出,降低成本,努力完成财务计划。
第四条 财务会计部门是负责本行财务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任务是:1.与有关部门共同编制和考核财务计划;2.管理各项专用基金;3.管理全行的财务收支;4.监督财产的购建、保管和使用;5.维护国家财产完整、处理财产和资金的多缺;6.编制各种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7.按章缴纳税利。
第五条 各级行处必须认真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执行《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国营金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和本办法,遵守财经纪律。各项财务收支必须按规定准确计算,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财务收支的真实性。

第二章 财务管理体制
第六条 财务管理体制,实行统一领导,计划管理,分级核算,利润分成。总行、分行、地市州分支行实行独立经营核算,自负盈亏。地州市以下的分行、办事处,有条件的也可比照办理。不实行利润分成制的支行、办事处也要进行经济核算。分行在总行核定的留利范围内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第七条 各级行实行的收入,全部为本行的收入。经批准本行独自经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咨询公司,为建设银行的附属企业,按照规定在就地缴纳营业税和其他税后,收入抵减支出后的利润交由开办行清算税利。联合经营的上述公司和经营投资,所分得的利润由投资行清算税利。
第八条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所得税和调节税逐级汇总按规定时间汇交总腥集中缴纳,其余各种税款由各级行按照规定期限,向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

第三章 财务计划
第九条 财务计划是计划年度内组织和指导全行财务活动的准绳,是计划利润分成和考核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各行必须按照规定的要求认真编报。
财务计划应根据年度信贷计划、人员编制和各项费用开支计划编制,经行务会计讨论审定后,逐级汇总上报。
第十条 各分行财务计划项目、计算方法和表式(见附表一、二、三)由总行统一制定。各分行对下属的财务计划可结合本地区情况进行补充。
第十一条 各分行的财务计划应于新年度开始三个月内报送总行审批,待财政部批准全行财务计划后,总行据以审批各分行的财务计划。
财务计划经批准后,除因重大自然灾害,业务政策的改变,存、贷利率大幅度变动外,一般不作调整。
第十二条 遇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行政区域变动,机构隶属关系改变,由交、接双方分行根据该机构已确定的收支指标,分别调整各自的财务计划,并将调整后的财务计划上报总行,据以办理调整两分行的财务计划。
第十三条 各分行应按季编制“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表”上报总行,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分析,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保证计划的完成。

第四章 财务收入管理
第十四条 各项财务收入必须按规定正确计算,认真复核,保证真实准确。凡属列入财务收入的各项资金,应全部完整地入帐,不得截留、挪用或作其他帐外处理。
第十五条 本行财务收入由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附属企业、经营投资收入组成。
一、营业收入项目包括:贷款业务收入、信托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与人民银行往来利息收入、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拆出资金利息收入、调拨资金利息收入、贴现利息收入、出纳长款收入等。
二、营业外收入项目包括:物、料等变卖收入、罚款收入、其他收入。
三、附属企业和经营投资收入项目包括:本行独自经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的利润;联合经营的上述企业和经营投资所分得的利润。
第十六条 财务收入发生误收需退还时,由有关人员提出证明凭据,经财会主管人员审核确定后退还。
第十七条 财会主管人员、内部稽核人员对财务收入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多收或少收差错,应及时纠正,以保证财务收入的准确无误。

第五章 成本管理
第十八条 成本管理是企业加强经济核算的重要手段。各行处必须重视成本管理,加强核算,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成本支出规定,不准擅自扩大成本范围、开支标准和随意摊提成本费用。成本核算必须真实,不准以计划成本、估计成本代替实际成本。严格划清以下界限:
一、划清本期成本与下期成本的界限,各期成本不准提前或延后列支;
二、划清成本支出与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不准将属于成本开支范围的各项支出列入营业外支出,也不得将营业外支出范围的挤入成本;
三、划清固定资产修理与固定资产购置、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界限。不准将固定资产购置、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支出列入成本;
四、划清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界限。购置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费用,不准作为低值易耗品列支。
第二十条 成本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基本核算方法。各项成本根据计算期实际发生数进行计算。但下列费用按照有关规定预提(付)或分期摊销。
一、应付各种定期存款利息、定期储蓄存款利息和应付金融债券利息(预提方法按财政部有关规定办理);
二、按规定提取的职工福利费和工会经费;
三、按规定待摊的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大、中修)和低值易耗品摊销;
四、预订下年度报刊、资料费;
五、一次支付的冬季公用取暖煤(费)开支。
第二十一条 分期摊销的费用,应按照费用项目、受益期限确定摊销数,摊销期一般不超过四个季度。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摊的,经上级行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两个季度。
低值易耗品一般应在领用和报废时各摊入成本50%;单位价值在十元以下的,在领用时一次摊入成本。
第二十二条 成本支出项目包括:
一、经营业务中支付的利息。支付给单位、个人和同业往来的存款利息;借用人民银行信贷资金以及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和拆借资金支付的利息;发行金融债券和向人民银行再贴现支付的利息;
二、支付给其他单位(包括银行)代办本行业务的手续费;
三、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费;
四、固定资产修理费。包括房屋、汽车、电子设备及其它固定资产的大修理和中小修理。修理费实行计划管理,费用数额较大的可以分次列入成本;
五、外汇买卖损失;
六、按规定经批准列入成本的出纳短款和结算赔款;
七、办理业务过程中直接发生的业务费。包括:
1.业务印刷费、业务宣传费、劳动保护用品费、业务人员差旅费、营业用房房租、营业用房水电费、营业用房取暖费、邮电费、电子机具运转费、律师费、诉讼费、咨询费、业务用品费、车船燃料费、财产保险费、工证费、签证费、代财政职能的业务会计费、业务公杂费、出纳费、钞币运送费等。
2.低值易耗品摊销。低值易耗品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或单位价值在200以下(不含200元)的家俱用具。
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下(不含2000元)的保险柜和下列物品,不论单位价值大小,使用年限长短,均作为低值易耗品:点钞机、铁皮柜、计算器、打捆机,以及经财政部同意列入成本的其它物品。
3.职工工资。包括业务部门实际支付给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经批准雇用的临时工、计划外用工的工资和各种工资性津贴。
4.职工福利费。按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各种奖金及落实政策补发工资和生活困难补助费)的11%提取。
5.工会经费。按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落实政策补发工资和生活困难补助费)的2%提取。
6.职工教育经费。在不超过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的1.5%范围内掌握开支。
八、企业管理费。包括:
1.印刷费、宣传费、旅差费、办公用房房租、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邮电费、电子机具运转费、办公用品费、车船燃料费、财产保险费、会议费、外事费、公杂费等。
2.低值易耗品摊销和职工工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的开支,比照本条第七款2至6项有关规定执行。
九、经财政部同意列入成本的其他费用。
第二十三条 业务费与管理费的划分暂按:总行、分行和地市州级以上分支行的行领导和从事行政、人事、检查、审计、教育、保卫、党团等工作的人员的费用在管理费列支,其余人员及其以下机构人员的费用在业务费列支。
第二十四条 下列各项开支不能列入成本:
一、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各项专用基金和专项拨款中开支的费用;
二、应在营业外支出中开支的各项费用,包括:劳动保险费(含退职、退休、离休人员费用、长期病假人员费用、职工丧葬、抚恤费支出、以及劳动合同制工人按规定开支的劳动保险费用)、编外人员生活费、落实政策补发的工资支出、财产意外损失支出等;
三、应在工会经费或职工福利基金中开支的工会干部和幼儿园、托儿所工作人员及医护人员的工资;
四、超出国家规定开支标准部分的各项费用开支;
五、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六、应在企业利润留成中开支的各项奖金;
七、应在企业利润留成中支付的各项违约金和违反规定支付的罚款等;
八、营业税和各项税款的附加;
九、企业对各种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的赞助金;
十、与企业经营活动无关的其他费用;
十一、应在补充信贷基金中核销的专项支出。
第二十五条 各级行处的成本要按季、年进行考核,检查成本项目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超过成本计划的项目,要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各项成本控制在计划以内。
第二十六条 成本项目的考核,主要是检查成本降低率和综合费用降低率。成本降低率和综合费用降低率在财政部核定基础上,由总行按年下达各分行,据以执行。考核方法如下:一、成本率和综合费用率计算公式为:
总成本(即:营业支出+业务费支出+管理费支出)
成本率=---------------------------×
营业收入总额
100%
业务费+企业管理费+固定资产修理费+手续费支出
综合费用率=-------------------------×
营业收入总额
100%
二、成本降低率和综合费用降低率计算公式为:
成本降低率=基期成本率-报告期成本率
综合费用降低率=基期综合费用率-报告期综合费用率

第六章 利润留成
第二十七条 全行的利润留成的比例由财政部核定。总行在财政部核定的留成比例基础上,扣除需要为全行集中留用部分,核定各分行的利润留成比例。
第二十八条 提取利润留成,按下列三项指标考核:
一、完成财务计划;
二、实现成本降低率和综合费用降低率;
三、认真执行财经纪律,无截留、挪用应上交的收入,无拖欠、漏交税款。
第二十九条 凡全面完成第二十八条规定考核指标的,按核定的留成比例提取利润留成。没有全面完成考核指标的,每少完成一项扣减计划内利润留成额的5%。
第三十条 利润留成实行按季预提,按年清算。各行的利润留成在实现的利润中提留。季度预提额在季度终了后按批准的财务计划留成额四分之一的80%计算,其余部分待年终决算批复后清算。
第三十一条 各行所得利润留成,按照规定比例用作发展基金、职工奖励基金和福利基金(不包括按规定从成本中提取的福利费)。并根据国家规定缴纳“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第七章 经营资金和专用基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 经营资金包括中央、地方财政拨交本行经营信贷业务的资金、建筑安装企业国拨流动资金转贷款的资金,按规定比例从盈利中补充的信贷资金。经营资金要全额反映,主要用于发放贷款。来源与运用分别核算,不得抵减。经营资金除了财政部门收回或经财政批准核销的贷款外,只进不出。
第三十三条 经营资金按其构成,分别由总、分行两级管理,中央财政拨交和从利润补充的经营资金,由总行管理和分配;地方财政拨交的由分行管理。
总行集中管理的经营资金,因信贷管理的需要拨给各行时(包括本行开办的信托投资公司经营资金),各分行应单独记帐管理,在营运过程中不得减少。
第三十四条 专用基金要加强管理,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按照规定用途有计划的安排使用。
专用基金的使用,由财会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方案,提交行务会议讨论批准。
第三十五条 专用基层包括:发展基金、更新改造资金、职工奖励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和专项拨款。各项基金应严格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用于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的部分,可以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十六条 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发展本行事业。使用范围包括:购建营业、办公用房和职工宿舍;新建机构开办费;车辆、电子设备、机器具购置;弥补职工教育经费和教育事业费,支付应从利润留成中开支的违约金,罚款等项支出。
第三十七条 更新改造资金,包括折旧基金和固定资产变价收入资金,全部留给各行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
第三十八条 职工奖励基金,用于发放奖金,自费工资改革增加的工资,发放奖金的标准应按国家规定执行。
职工福利基金,主要用于职工医疗费、生活困难补助费、洗理费、计划生育保健费和职工家属医药补助费,以及其他福利设施。

第八章 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的管理
第三十九条 本行各种财产,除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七款第二项指定的器具以外,凡同时具备下述两个条件的均作为固定资产:
一、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二、单位价值在200元以上(含200元)。
不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的为低值易耗品。
第四十条 固定资产分为以下五类:
一、房屋及建筑物。指营业室、办公室、宿舍、学校、招待所、疗养院、幼儿园等各种房屋及建筑物,以及钢、木架活动房屋。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如水、暖、电、卫、通风、电梯等设备,均包括在房屋价值之内;
二、交通及运输工具。指载人或载运货物的各种运输工具,如各种机动车船、兽力车(包括牲畜)等运输工具;
三、电子设备。指电子计算机、电传机、复印机等;
四、管理、业务、生活用具。指办公、业务、生活用具,如电视机、打字机、照相机、电器设备、取暖和饮水锅炉等;
五、未使用固定资产。指尚未使用的新购建固定资产,调入待安装的固定资产,正在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以及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四十一条 按照固定资产折旧条例的规定,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1987年仍按综合折旧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按季提取,根据季度折旧率(年折旧率的四分之一)和当季各月初的固定资产原价平均数计算。月份内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月份内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
第四十二条 折旧基金,由各分行按规定制订使用和管理办法。
第四十三条 为了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与完整,各级行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收发、领退和保管制度,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固定资产都要设立“国定资产明细帐”、“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
各行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或需要变卖、报废的由分行审查批准。属于房屋及建筑物的变价处理、报废,各分行在批准的同时应报总行备案。
第四十四条 低值易耗品应建立健全购入、收发、领退、报废等保管登记制度。发出领用应建立“低值易耗品领用、保管登记卡”,按使用部门和使用人员分别登记。低值易耗品不需用或不能继续使用时,应及时办理退回或报废手续。工作人员调出本单位时,应将领用的低值易耗品交回,并在登记卡上注销。
第四十五条 固定资产在各行之间调剂余缺,原则上实行有偿调拨,经上级行同意也可以无偿转让。固定资产调拨需经上级行批准后,才能办理调拨手续。

第九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财务管理收支的具体核算手续,按照《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会计核算手续》办理。
第四十七条 各级行独自经营的信托投资公司、咨询公司的财务收支、利润留成、税、利清交,均按本办法管理。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1987年1月1日起实行,1984年总行(84)建总会字第967号通知制发的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停止执行。其他有与本办法相抵触的规定,一律以本办法为准。
附表一
计 划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 表
计划执行
编报行: 年 季
┌──┬─────────────────────────────┬────┬────┬─────┐
│ │ │上年计划│本年计划│本期止实际│
│ 序 │ ├────┼────┼─────┤
│ │ 项 目 │(千元)│(千元)│ (元) │
│ 号 │ ├────┼────┼─────┤
│ │ │ (1)│ (2) │ (3) │
├──┼─────────────────────────────┼────┼────┼─────┤
│ 1 │ 一、基本业务 │ │ │ │
│ 2 │ 营业收入 │ │ │ │
│ 3 │ 其中:计税营业收入额 │ │ │ │
│ 4 │ 减:应交营业税(3项×5%) │ │ │ │
│ 5 │ 应交其他税 │ │ │ │
│ 6 │ 营业支出 │ │ │ │
│ 7 │ 业务费支出 │ │ │ │
│ 8 │ 管理费支出 │ │ │ │
│ 9 │ 加:营业外收入 │ │ │ │
│10│ 减:营业外支出 │ │ │ │
│11│ 基本业务利润 │ │ │ │
│12│ 营业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 │ │ │ │
│13│ 减:营业外支出 │ │ │ │
│14│ 应交调节税〔(11+12)× %〕 │ │ │ │
│15│ 完成计划利润留成 │ │ │ │
│16│ 超计划利润留成 │ │ │ │
│17│ 应上交基本业务及经营投资利润 │ │ │ │
│18│ 二、信托业务: │ │ │ │
│19│ 信托业务收入 │ │ │ │
│20│ 减:应交营业税 │ │ │ │
│21│ 应交其他税 │ │ │ │
│22│ 信托业务支出 │ │ │ │
│23│ 信托业务利润 │ │ │ │
│24│ 减:应交所得税 │ │ │ │
│25│ 应交调节税 │ │ │ │
│26│ 利润留成 │ │ │ │
│27│ 应上交信托业务利润 │ │ │ │
│28│ │ │ │ │
│29│ 三、全年利润总额(11+12+23) │ │ │ │
└──┴─────────────────────────────────────────────┘
┌──┬─────────────────────────────┬────┬────┬─────┐
│ 补 │ 1.成本率: │
│ │ 2.人员情况: │
│ 充 │ (1)批准编制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管理人员____人 │
│ │ (2)编制计划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管理人员____人 │
│ 资 │ (3)期末实有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管理人员____人 │
│ │ (4)期末平均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管理人员____人 │
│ 料 │ │
└──┴─────────────────────────────────────────────┘
行长 财务负责人 复核 制表
编报日期: 年 月 日
注:补充资料编制计划时填第一和第二项的(1)、(2)小项,报送执行情况时填第一和第二
项的(1)、(3)、(4)小项
附表二
计 划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 明细表
计划执行
编报行: 年 季
┌──┬─────────────────────────────┬────┬────┬─────┐
│ │ │上年计划│本年计划│本期止实际│
│ 序 │ ├────┼────┼─────┤
│ │ 项 目 │(千元)│(千元)│ (元) │
│ 号 │ ├────┼────┼─────┤
│ │ │ (1)│ (2) │ (3) │
├──┼─────────────────────────────┼────┼────┼─────┤
│ 1 │ 一、营业收入 │ │ │ │
│ 2 │ 贷款营业收入 │ │ │ │
│ 3 │ 信托业务收入 │ │ │ │
│ 4 │ 手续费收入 │ │ │ │
│ 5 │ 与人民银行往来利息收入 │ │ │ │
│ 6 │ 同业往来利息收入 │ │ │ │
│ 7 │ 拆出资金利息收入 │ │ │ │
│ 8 │ 调拨资金利息收入 │ │ │ │
│ 9 │ 贴现利息收入 │ │ │ │
│10│ 出纳长款收入 │ │ │ │
│11│ 二、营业外收入 │ │ │ │
│12│ 物、料等变卖收入 │ │ │ │
│13│ 罚款收入 │ │ │ │
│14│ 其他收入 │ │ │ │
│15│ 三、营业支出 │ │ │ │
│16│ 企业存款利息支出 │ │ │ │
│17│ 储蓄存款利息支出 │ │ │ │
│18│ 金融债券利息支出 │ │ │ │
│65│ 六、管理费支出 │ │ │ │
│66│ (一)公用费合计 │ │ │ │
│67│ 印刷费 │ │ │ │
│68│ 宣传费 │ │ │ │
│69│ 旅差费 │ │ │ │
│70│ 办公用房房租 │ │ │ │
│71│ 办公用房水电费 │ │ │ │
│72│ 办公用房取暖费 │ │ │ │
│73│ 邮电费 │ │ │ │
│74│ 电子机具运转费 │ │ │ │
│75│ │ │ │ │
└──┴─────────────────────────────────────────────┘
计 划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财务 明细表
计划执行
编报行: 年 季
┌──┬─────────────────────────────┬────┬────┬─────┐
│ │ │上年计划│本年计划│本期止实际│
│ 序 │ ├────┼────┼─────┤
│ │ 项 目 │(千元)│(千元)│ (元) │
│ 号 │ ├────┼────┼─────┤
│ │ │ (1)│ (2) │ (3) │
├──┼─────────────────────────────┼────┼────┼─────┤
│76│ 办公用品费 │ │ │ │
│77│ 车船燃料费 │ │ │ │
│78│ 保险费 │ │ │ │
│79│ 会计费 │ │ │ │
│80│ 外事费 │ │ │ │
│81│ 公杂费 │ │ │ │
│82│ 低值易耗品推销费 │ │ │ │
│83│ (二)个人费用合计 │ │ │ │
│84│ 职工工资 │ │ │ │
│85│ 补助工资 │ │ │ │
│86│ 附加工资 │ │ │ │
│87│ 职工福利费 │ │ │ │
│88│ 工会经费 │ │ │ │
│89│ 职工教育经费 │ │ │ │
│ │ │ │ │ │
├──┼─────────────────────────────┴────┴────┴─────┤
│ │ │
│补充│ │
│ │ │
│ │ 综合费用率: │
│资料│ │
│ │ │
└──┴─────────────────────────────────────────────┘
行长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编报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三
计 划
19 年附属企业财务 表
计划执行情况
编报行 年 季
┌──┬─────────────────────────────┬────┬────┬─────┐
│ │ │上年计划│本年计划│本期止实际│
│ 序 │ ├────┼────┼─────┤
│ │ 项 目 │(千元)│(千元)│ (元) │
│ 号 │ ├────┼────┼─────┤
│ │ │ (1)│ (2) │ (3) │
├──┼─────────────────────────────┼────┼────┼─────┤
│ 1 │ 营业收入 │ │ │ │
│ 2 │ 其中:计税营业收入额 │ │ │ │
│ 3 │ 减:应交营业税(2项×5%) │ │ │ │
│ 4 │ 应交其他税 │ │ │ │
│ 5 │ 营业支出 │ │ │ │
│ 6 │ 业务费支出 │ │ │ │
│ 7 │ 管理费支出 │ │ │ │
│ 8 │ 加:营业外收入 │ │ │ │
│ 9 │ 减:营业外支出 │ │ │ │
│10│ 利润总额 │ │ │ │
│11│ 减:应交所得税(10项×55%) │ │ │ │
│12│ 应交调节税 │ │ │ │
│13│ 利润留成 │ │ │ │
│14│ │ │ │ │
│15│ │ │ │ │
│16│ 应上交利润 │ │ │ │
├──┼─────────────────────────────┴────┴────┴─────┤
│ │ 1.批准编制人数_____人。 │
│ 补 │ 2.编制计划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 │
│ │ 管理人员_____人 │
│ 充 │ 3.期末实有人数_____人。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 │
│ 资 │ 管理人员_____人 │
│ │ 4.期末平均人数_____。 其中:业务人员_____人, │
│ 料 │ 管理人员_____人 │
└──┴─────────────────────────────────────────────┘
行长 财会负责人 复核 制表
编报日期: 年 月 日
注:编报单位填××分行信托投资公司或咨询公司。

财务计划、计划执行表及明细表的编制说明

项目说明
一、基本业务
(一)营业收入包括:
1.贷款业务收入。包括:建行基建贷款、财政贴息贷款、基建设备储备贷款、更改措施贷款、建安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土地开发及商品房贷款、基建物资供销企业贷款、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贷款、其他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临时周转贷款、基建结算贷款、国拨流动资金转贷款、基建临时贷款、清理拖欠设备贷款、中央委托贷款(指按委托贷款办法规定委托贷款的利息全部或实行利息分成的收入,不包括以手续费形式收取的收入)、工业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地方其他委托贷款、特种贷款等利息收入,以及“待转营业收入”科目中“中央户”收回的利息。
2.手续费收入。办理结算业务、委托贷款(指按委托贷款办法规定以手续费方式收取的收入)、代理发行国库券、股票、债券等收入的手续费。
3.与人民银行往来利息收入。指本行在人民银行开立的“存款户”和“一般存款户”收入的利息
4.同业往来利息收入。指本行与其他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
5.拆出资金利息收入。包括拆借给本行系统各联行和其他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资金收入的利息。
6.调拨资金利息收入。指本行系统上、下级之间互相占用业务资金收入的利息。
7.贴现利息收入。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收入的利息。
8.出纳长款收入,办理出纳业务中发生的长款,查无着落,按出纳管理办法的规定经批准后,转作本行收入。
其中:计税营业收入额。指本行营业收入中,应计算缴纳营业税的部分。即:贷款业务收入、手续费收入之和。
(二)应交营业税。按规定应缴纳的营业税。应交税款按“计税营业收入额”的5%计算。
(三)应交其他税,按规定应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等,就地缴纳的税款。
(四)营业支出包括:
1.企业存款利息支出。包括:地质勘探单位存款、待转自筹基建存款、自筹基建资金存款、更新改造资金存款、煤代油专用资金存款(不包括财政预算安排的煤代油资金)、国营建安企业存款、集体建安企业存款、开发承包企业存款、基建物资供销企业存款、工业企业存款、专用基金存款、单位借入资金存款中应计息的存款、代理发行股票债券存款、其他资金存款中应计利息的存款和定期存款、信托资金存款等的利息支出。
2.储蓄存款利息支出。包括:住宅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的利息支出。
3.金融债券利息支出。指本行发行金融债券还本时支付的利息。
4.再贴现利息支出。指本行向人民银行办理票据再贴现支付的利息。
5.借入人民银行资金利息支出。包括向人民银行借入的年度借款、季节性借款和日拆性借款支付的利息。
6.同业往来利息支出。指本行与其他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发生资金往来支付的利息。
7.拆入资金利息支出。包括拆借入本行系统各联行和其他专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资金支付的利息。
8.调拨资金利息支出。指本行系统上下级之间互相占用业务资金支付的利息。
9.手续费支出。指本行委托其他单位(包括银行)代办存款或其他金融业务支付的手续费。
10.固定资产折旧支出。按规定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基金。
11.固定资产修理费支出。包括:营业用房、办公用房、交通工具、电子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大修理和中小修理费。
12.外汇买卖损失支出。本行经营外汇买卖业务发生的损失。
13.出纳短款和结算赔款支出。按规定经批准列入成本的出纳短款和结算赔款。
(五)业务费支出包括:
1.公用费用:
(1)业务印刷费。办理各项业务用的帐表、凭证印刷费和包装运杂费。出售空白帐表、凭证的收入冲减业务印刷费支出。
(2)业务宣传费。为开拓信贷、结算、储蓄业务及收及信息支付的费用和购买业务用图书、资料费。
(3)劳动保护用品费。按规定为汽车司机、锅炉工、炊事员、通讯员等开支的劳保用品费;拨款信贷外勤人员劳保用品费;打字、计算机操作等人员的劳保用品费;出纳人员的劳保费以及其他人员按规定应发放的劳保用品费等。
(4)业务人员差旅费。业务人员因公出差、按规定标准报销的车、船、飞机票费、出差补助费、住宿费、市内交通费;职工探亲的车、船费。市内出差的交通费和误餐补助费。
(5)营业用房房租费。经批准租用营业用房的租金支出。
(6)营业用房水电费。营业用房使用的水费、电费支出。
(7)营业用房取暖费。按规定有取暖期的地区所需燃料费、取暖用具添购和修理费等支出。
(8)邮电费。办理业务中支付的邮费、电报费、长途电话费、电话月租费、电报挂号费、电话用电池费以及经批准的电话装机费。按规定收取的邮电费收入,冲减支出。
(9)电子机具运转费。各种电子机具和配套设备(如空调器、调压器、蓄电池等)运转中所耗用的水电费、材料费、保养费等。
(10)律师、诉讼、咨询费。聘请律师处理有关法律事务发生的费用和按法律规定应负担的诉讼费以及为开展业务而支付的咨询费等。
(11)业务用品费。购买业务用品(如文具、纸张)、公用印章刻制等费用。
(12)车船燃料费。业务用各种机动车(不包括运钞汽车)、船只的燃料费、牌照费、养路费、牲畜装备及饲料、检疫费。
(13)保险费。业务公用财产保险费支出。
(14)公证、签证费。办理业务契约、合同等的公证费和签证费支出。
(15)业务会议费。经批准代财政职能召开的预算基建会议所开支的文具、纸张、印刷材料、报刊、会场租金,市内交通费以及参加会议人员的住宿费、伙食补助。
(16)业务公杂费。包括饮水费、公共卫生费、桌椅器具修理费、订阅报刊费等。
(17)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单位价值在10元以上200元(不含200元)以下或使用年限一年以内的各种家具、用具和单位价值在2000元(不含2000元)以下保险柜、点钞机、计算器、打捆机等,在领用和报废时各摊销的50%价值,以及10元以下的一次摊销的全部价值。
(18)出纳费。办理现金出纳业务所需的各种工、机具购置和维修费、出纳用品费(包括纸条、麻袋、麻绳、封签、包装箱、硬币包装纸等)、弹药、聘请保卫人员费用等。
(19)钞币运送费。运送钞币、有价证券所开支的费用,包括车、船燃料费、养路费、维修费、牌照费、司机和押运人员的差旅费等。
2.个人费用:
(1)职工工资。包括:业务部门实际支付给编制内固定职工标准工资;合同制职工、临时职工、计划外用工以及个别行处用集体所有制招工指标招收人员的工资;未定级人员工资;试用和待分配人员工资;在本单位编制内调出学习进修人员工资。(2)助工资。包括:按规定支付的节假日加班工资;经行领导批准的有关人员结息、旬、月、年末编制报表以及延长工作时间的加班补贴;在外单位就餐搭伙费;小单位伙食补贴;禁猪民族职工伙食补贴;国家规定的各种地区性补贴;职工取暖补贴;粮价补贴;交通费补贴;夜餐费(包括守护人员夜间守库的夜餐费);驻厂、矿工地津贴;聘请退休人员补差工资等。
(3)附加工资。按国家规定只发给仍保留有附加工资的人员,原来未享受附加工资的人员一律不得享受。已享受附加工资的人员今后增加工资时继续冲销。
(4)职工福利费。按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各种奖金及落实政策补发工资和生活困难补助费)的11%提取。
(5)工会经费。按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不包括落实政策补发工资和生活困难补助费)的2%提取。
(6)职工教育经费。在业务部门职工工资总额1.5%的范围内开支,不得提取基金。
(六)管理费支出。除不包括律师、诉讼、咨询费、公证、签证费、劳保用品费(有关管理人员必要的劳保用品费列入公杂费)、出纳费、钞币运送费以外,其余开支项目与“业务费支出相同”。
(七)营业外收入包括:
1.物、料等变卖收入。指低值易耗品等变卖的收入。
2.罚款收入。指办理结算业务中扣收的罚款以及其他按规定扣收的各种形式的罚款收入。
3.其他收入。指本行开户单位的零星存款等应付款因故无法支付,以及不能列入有关营业外收入项目的其他收入按规定报经批准后转入本项目。
(八)营业外支出包括:
1.劳动保险费支出。包括:
(1)退休、退职费支出。包括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和医药费,职工退职金,退休、退职职工易地安家补助费等。
(2)离休人员费用支出。按规定开支的离休人员的一切费用。
(3)长期病假人员费用支出。六个月以上病假人员工资及其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4)丧葬、抚恤费支出。指本行固定职工死亡按规定开支的丧葬费和抚恤费。
(5)合同制工人劳动保险费用支出。指本行劳动合同制工人患病或因公负伤医疗期超过六个月的工资和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医疗期满因不能从事原工作被解除合同发给的医疗补助费;劳动合同制工人因合同期满或解除合同发给的生活补助费;因公或因病死亡的丧葬补助费、抚恤费、救济费等。
2.编外人员生活费支出。指本行编外人员生活费及提取的职工福利基金。
3.落实政策补发的工资支出。指为落实政策人员补发的工资。
4.财产意外损失支出。包括自然灾害、贪污盗窃等经批准的损失,以及其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收回保险公司赔偿的保险费冲减支出。固定资产损失经批准后冲减固定资金。
(九)基本业务利润。即:营业收入减营业税、其他税、营业支出、业务费支出、管理费支出加营业外收入减营业外支出后的净收入。如出现亏损时,用红字表示。

(十)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指本行与其他单位联合经营的信托投资工司、咨询工司和经营投资所分得的利润收入。
(十一)应交所得税。按基本业务利润加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合计的55%计算缴纳。
(十二)应交调节税。以基本业务利润加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为计税基数,按核定的税率计算缴纳。
(十三)完成计划利润留成。以基本业务利润加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为基数,按总行核定的计划利润和留成比例计划提留。
(十四)超计划利润留成。以基本业务利润加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为基数,减总行核定的计划利润后差额,按超计划留成比例计算提留。
(十五)应上交基本业务及经营投资利润。指基本业务利润加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减应交所得税、调节税、利润留成后的利润。
二、信托业务。指未单设信托(咨询,下同)业务机构,本行办理的信托业务。该业务属于建设银行的业务组成部分,但为了便于内部计算留利,因此单设项目。
(一)信托业务收入。包括信托贷款利息收入、咨询业务收入和劳务服务收入。
(二)应交营业税。按信托业务收入的5%计算交纳。
(三)应交其他税。比照基本业务应交其他税的方法计算交纳。
(四)信托业务支出。包括发放信托贷款占用信托存款应承担的利息和办理咨询业务、劳动服务开支费用。
(五)信托业务利润。即上述(一)减(二)、(三)、(四)项后的净额。
(六)应交所得税。按信托业务利润的55%计算交纳。
(七)应交调节税。比照基本业务应交其他税的方法计算交纳。
(八)利润留成。按总行核定的利润留成比例计算提留。
(九)应上交信托业务利润。即上述(五)减(六)、(七)、(八)项后,为应上交信托业务利润。
三、附属企业财务计划表各收、支项目的包括内容,比照“基本业务”各项目的内容办理。

填报说明
一、本表由分行编制,上报总行一式二份。有关省区并附报深圳、汕头、珠海、厦门特区及金融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的财务计划一份。
二、计划表各分行在新年度开始三个月内上报;执行情况表各分行在季度后15日内上报(第四季度照报)。年报在次年2月15日前上报。
三、计划单列市(区)分行的财务计划,在上报总行的同时,抄报省分行一份。
四、本行附属企业(即经批准的独自经营的信托公司、咨询公司)的财务计划、执行情况表由各分行单独汇总上报。
五、本表是财务计划和执行情况两用报表格式。填报方法如下:
(一)编制财务计划时,附表一、二、三填报第(1)、(2)两栏各项数字。
(二)报送执行情况时,附表一、二、三填报第(2)、(3)栏,其中附表一第(2)栏只填报:业务费、管理费、基本业务利润、联营企业及经营投资收入、信托业务利润五项的计划数,第(3)栏的各项目全部填列;附表二第(2)栏只填报:固定资产修理费、业务费支出、管理费支出三项计划数,第(3)栏各项目全部填列;附表三比照附表一的方法填列。
(三)附表一、二、三“本期止实际”栏在报送季度执行情况时,金额列到千元位;报送年报时,金额列到元位,元以下照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增减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增减的决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97年7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中增加下列全国性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特权与豁免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
以上全国性法律,自1997年7月1日起由香港特别行政区公布或立法实施。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中删去下列全国性法律:
《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命令》附:国徽图案、说明、使用办法。


1997年7月1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